許冠傑受西方文化影響,又有中國傳統的教育,可以說是典型的香港仔。他喜歡貓王,模仿偶像在舞台的動作,把不少貓王的名曲改編,如Don't Be Cool改成《佛跳牆》,Baby I Don't Care改成《咪當我老襯》等。他也喜歡改其他的歐西名曲,如Roy Orbison的Pretty Woman ,中文名也照跟,The Jarmels的 A Little Bit of Soap 改成《麻雀耍樂》, 音樂Washington Square 改成《學生哥》等等。但變成粵語後,卻極生動有趣,雅俗共賞。當然,他也有一些自己的樂曲,如《雙星情歌》、《鐵塔凌雲》等,至於《世事如棋》等,則甚有中國味道。他的歌曲種類變化極多,味道也多種,就仿如雞尾酒一般,味道和色彩同樣繽紛。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回覆刪除新月人說得對,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香港的土壤,才能孕育出許冠傑這類歌手。當時的香港風氣自由,百花齊放,國、粵語歌、歐西流行曲,各有愛好者,大家愛聽什麼,愛說什麼,愛創作什麼,完全沒有任何的顧忌。
回覆刪除許冠傑受西方文化影響,又有中國傳統的教育,可以說是典型的香港仔。他喜歡貓王,模仿偶像在舞台的動作,把不少貓王的名曲改編,如Don't Be Cool改成《佛跳牆》,Baby I Don't Care改成《咪當我老襯》等。他也喜歡改其他的歐西名曲,如Roy Orbison的Pretty Woman ,中文名也照跟,The Jarmels的 A Little Bit of Soap 改成《麻雀耍樂》, 音樂Washington Square 改成《學生哥》等等。但變成粵語後,卻極生動有趣,雅俗共賞。當然,他也有一些自己的樂曲,如《雙星情歌》、《鐵塔凌雲》等,至於《世事如棋》等,則甚有中國味道。他的歌曲種類變化極多,味道也多種,就仿如雞尾酒一般,味道和色彩同樣繽紛。
許冠傑的歌曲,像徵了昔日中西交匯、自由開放的香港。看他在2020年的演出,歌神有點垂暮,但聽他自彈自唱,時光又像回復當年,感慨唏噓,盡在不言。
非常同意閣下的結論,許冠傑的中詞西曲,代表香港昔日中西文化交流、自由開放。他的聰明之處,是以小市民心聲(我地呢班打工仔)、傳統價值觀念(簷前水滴不分差)、香港是我家等為主題,再穿插一些鬼馬和一些情歌,令他的作品不會離地或過時。
刪除歲月無聲,歌神難免有點垂暮,但聽眾不會計較,只會把他的歌曲,投射在對昔日時光的懷念,不勝唏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