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

香港要修改教育制度?

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日前表示,香港教育出了問題,需要修改教育制度。他指,現今科技的發展,已超越了很多學校課程。預計有78成工種在20年內消失,例如新的法律觀應用程式,或令律師數目減少9成,而自動的醫療器械,會代替部分醫療人員。他認為目前的學校教育,仍依然以工業時代的生產模式為藍本,已不合時宜,擔心學生所學的知識,不能應對未來挑戰。

香港需要修改教育制度嗎?香港上次教改是在2000年,提出的整體教育目標,是「樂於學習,善於溝通,勇於承擔,敢於創新」。課程改革的原則是以學生為本,課程多元化,營造「學會學習、終身學習」的環境,以培育學生的自理能力,適應社會的轉變。

簡括地說,曾俊華日前提的意見,2000年時教改目標,共通點都是主張從「工業時代」 (Fordism)改變到「後工業時代」(post-Fordism) 模式。不過,理念提出後,具體的推行、落實、和成效評估,才是真正的關卡。例如,現時新高中的學習,仍脫離不了以公開考試為主導,由「教與學」改為「學與教」,只是用詞的改變。又例如,有學校的「自主學習」,方式是全班學生到圖書館,閱讀校方指定的幾份報章。個別科目如歷史科、通識科等的課程改革,仍有爭議。

世界經濟論壇(WEF)本月公布2018年度《全球競爭力報告》,香港排名下跌至第7位,落後於新加坡。報告表明,未來挑戰在於創新能力,但這亦是香港最弱一環。這反映出「樂於學習敢於創新」的目標遙不可及。改變制度容易,改變人的思維困難。教育制度再改,如思維方式不改,也是徒然。

2 則留言:

  1. 香港在二千年的教改,提出「學會學習、終身學習」的口號,並無人質疑。讓學生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,並持學習,他們才可以與時並進,不懼競爭。

    小弟曾和來自中國大陸,在香港完成大學課程的青年人交談。我問他香港的大學教育教曉他什麼。他說本科的知識其實有限,也有些忘記了,但在香港的大學讀書,有自由的風氣,讓他學會了學習的技巧、也提高了自信心,這些收穫,令他終身受用。


    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。這種心態其實製造了不少在「失敗者」。若果成績優異的就是好學生,香港過去的會考的「狀元」,個個投考大學的第一志願是讀醫科,將來要做杏林聖手。「好學生」都當了醫生,那麼,怎怪得其他行業,包括做官的,「冇個好人」了。

    學生的性向和能力各有不同,過去以考試成績定優劣,製造了不少如小弟一樣的失敗者。幸好目前的情況漸有改變,例如香港各大學的「運動精英獎勵計劃」,便讓不少學界的精英運動員,以運動的成績入讀大學及獲取獎學金,以前的「波牛」,今天可以穿上大學的運動製服,代表大學參與各類比賽。這種情況在歐美的大學由來已久,香港也不能落後於他人也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是的,中學以至大學校內傳授的知識有限,有些忘記了,有些脫節了,所以,校內要有自由的風氣,學生要學會學習的技巧、提高自信心,反而終身受用。

      最叻的學生,其實不是學校教出來的,例如Bill Gates、Mark Zuckerberg、楊致遠等新經濟人,知識都是自創。當然也不等於學校無作用,學校只要啟發學生潛能,自然勝於填鴨仔。但都是一句:說易,行難。現實是考試主導,舊有思維難改。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