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

中國人要學怎樣的英文?

「中國人要學怎樣的英文?」是學者孫述宇在「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」的講題之一。題目很吸引,香港歷史博物館演講廳的人龍一度排到館外。

中國人要學怎樣的英文?兩岸三地,佔了人口最多的大陸和台灣,標榜的都是美式英語。可能因香港曾受英國統治,香港的英文主要還是英式。不計算澳洲東南亞等國家地區,英語的兩大陣營就是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。

學英式英文會比較「正宗」嗎?孫述宇認為這是誤解。回顧歷史,英語在17世紀發生了一個Great Vowel Shift (GVS) (元音大推移),轉變主要體現在英語長元音的變化上。但當年那些離鄉別井到北美洲的人,卻沒受GVS影響,因此美式英語反而是英國原來的口音。因此孫述宇推斷英女皇依利沙白一世說英文,會較依利沙白二世接近美式英語。

英語是現今世界的通用語 (Lingua franca),孫述宇推測這通用語會趨向簡化,但英式英文有很多idioms,不易明白,例如 all hands on deck 或 he knows the ropes 等用語,不是人人懂鬼。另外,發音方面,在北美洲保存下來的美國口音其實較合理和較清楚,加上美國國力較強,影響力較大,所以英語口音不再由英國人主導。

那麼中國人是否要學美式英文呢?目前美式英文影響力較大,但孫述宇認為英文仍不斷在演變,美式英文也不例外。

散會後才想起更基本的問題:「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文呢?」香港中文大學剛公布一項調查,發現中國人對「學英文致成功」的說法同意度比02年下降1成半,但仍可見「致成功」是中國人學英文的動機。不過,英國作家 Nicholas Ostler 指出,英語的主導權已開始被其他語言挑戰,中文、西班牙文及日文的使用持續增長,估計英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仍會持續最少兩個世代。

8 則留言:

  1. 小弟認為中國人要學的不是英式,也不是美式英文,而是中式英文。正如中共一贯堅持走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道路,在政制上不照搬西方國家那一套一樣。中式英文如何?大家看看國内的菜牌英文譯名即可明白。
    中國是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和强國,不能被西方的語言文化牽着鼻子走啊!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閣下果然理解中國國情,中式英文在中國大行其道。不過中式英文是可以不須經過學習而無師自通的,自己想起怎樣說就怎樣說,菜牌英文譯名就是一個例子。

      再想想,不須學就可以掌握中式英文,太值得高興了。如果閣下早些點醒新月人,就不用去排隊聽演了!

      刪除
  2. 其實各地有各式的英語,中式之外、香港式、新加坡式、澳洲式、紐西蘭式、日本式,各地有各地的口音、地方用語。正是各適其適。英語傳到各地,就在各地變種衍化。大家多些包容對方吧!這世界有多少人願意學和説Queen's English 呢?
    新月人説得對,中式英語可以無師自通,喜歡怎樣都可以。這是中國人值得驕傲的地方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很久之前已有一套紀錄片The Story of English,詳述英語的演變及各地方地區內不同的變化。孫教授只是從宏觀的歷史角度略述其變化及趨勢,是類似普及的學術講座,論有趣程度,肯定不及中式英語了。

      刪除
  3. 新月人說有趣,小弟畫公仔畫出腸。
    中式英語有創意,如果煩悶,看看可以樂上半天,中式英語,只此一家,別無分店。
    小弟記得:
    「童子雞」是Chicken without sex
    「紅燒獅子頭」是 Red burned lion head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閣下還記得這些中式英語例子,網上流傳很多,令人噴飯。這只是英語未普及的結果,但聽說有心向學的中國學生,英語程度比香港學生高,學習的決心也強,希望出國留學。

      刪除
    2. 這當然,強國的人口多,精英也不少。只希望有心向學的學生出國留學,不只是學英語,不只是為謀出路,也會懂欣賞西方國家的優點,他們有機會當政時,強國內會少一些戴名表、駕名車的高官。

      刪除
    3. 誠心所願,語言不只是說話和文字,還代表了文化,學英文學到西方文化,可作中西文化交流,取長補短。這種文化衝擊,蔣夢麟那代人已有,其作品《西潮》至今仍有人捧讀。今日出國留學的人更多,只是不知有沒有當時的人對國家那種理想。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