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學年剛開課,新學期應有新氣象。有人以沒有牆的教室多用作比喻,象徵學習的機會和過程,不應受限於四面牆(意指教室),而是可以在任何時間、場所進行,例如公園、咖啡店、社區、互聯網等,都可具有像教室的功能。
不過,紐西蘭的教育部門,卻把「沒有牆的教室」這個理念,以實體方式貫徹執行。自2011年來,政府興建的新教室,都是採用「開放空間」的設計 (open-plan design),課室與課室之間沒有牆壁,班與班之間也沒有完全分隔,目的是為了增加學與教的靈活性,讓班級與班級之間進行協作、互動,有需要時又可讓把班級合併,由多位教員一同擔任課堂上的教務。
轉眼14年過去,紐西蘭「沒有牆的教室」的成效如何?據現任教育部長 Erica Stanford 指出,她收到的意見,都是一面倒地表示,沒有牆的教室並不切合學生的需求,因為班級之間容易形成嘈雜的聲浪,影響學生專注力,學生的紀律亦較難維持。Stanford部長表示,她上任之初,已下令停建這類「沒有牆的教室」,除非有特殊情況,才另作考慮。
或許紐西蘭人有獨特思維,又勇於嘗試;又或許當地甚少有像中式酒樓筵開十數席,觥籌交錯、喧嘩歡樂的場合,所以要虛渡14年光景,才決定停建沒有牆的教室。(網上圖片)。